黃瓜流膠的原因有很多。除細菌性疾病外,多種真菌性疾病,如葡萄枯萎病、炭疽病和結痂病,也可導致黃瓜結膠,這與細菌性疾病在膠體顆粒顏色和疾病癥狀方面有顯著不同。
菜農可據此與其它原因導致的流膠進行區分:
黑星病造成的流膠,膠粒為黃褐色,莖稈和瓜條上都會發生,流膠處伴有星狀破裂,葉片上通常會伴有破裂的斑點;炭疽病流膠為紅褐色,病部后期發生褐色凹斑,一般開裂;蔓枯病為害莖蔓時,病斑橢圓形至梭形,白色,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膠狀物,后期病莖干縮,縱裂呈亂麻狀。
細菌性流膠病在黃瓜的整個生長周期都可以發生,可危害果實、莖及葉片。和其他細菌性病害一樣,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的發生也離不開濕度和傷口兩大條件。
生產中菜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:
一是控制好棚內濕度。
病害的侵染需要一定的濕度,特別是細菌,當瓜、花、葉柄、莖蔓等部位有水膜存在時,細菌侵染迅速。因此棚內濕度不能長時間處于高或飽和狀態。在保證棚室溫度的前提下,盡可能地加大通風量。另外,還要通過覆蓋地膜、操作行鋪設稻草或秸稈、節水灌溉等方法降濕。
二是盡可能減少傷口。
黃瓜落蔓時,讓莖蔓在地面上順時針繞圈,減少莖稈開裂。整枝打杈后,要緊跟噴施預防細菌性病害的藥劑,如喹啉銅+百菌清。
三是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。
處于結瓜期的黃瓜,一定要合理留瓜。留瓜過多,造成植株負擔過重,抵抗力下降,就會出現種種不良情況。黃瓜生長過程中還要注意定期補充鈣、硼等中微量元素,對于改善瓜條表皮韌性,提高抗逆性有一定作用。
四是藥劑預防
對于細菌性疾病引起的黃瓜膠流,可以使用葉康唑、噻唑鋅、喹啉銅、橙亮(春雷網通)或中生素+氧化亞銅、喹啉銅+噻唑、咪唑喹啉銅+健達等配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