茄子幼苗期猝倒病該怎樣防治
時間:2021-12-15 13:34:36
小編來推廣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。病蟲害防治是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,對提高產量具有重要意義。讓我們和小編一起看一看。
茄子萎蔫病多發生在茄子小麥幼苗的早期。這些種子在出土前很容易被損壞,而且常常形成腐爛的種子。出苗后,幼苗在子葉期或生長早期真葉期受損,導致幼苗萎蔫。在疾病的早期階段,小麥幼苗的基部變色和壞死,逐漸失水并收縮成線形。在子葉凋謝之前,小麥幼苗已經倒在了地上。當濕度高的時候,可以看到白色的棉絮在患處和地上,讓我們來看看茄子暴發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吧。
起病癥狀。
當幼苗被感染時,莖基部會出現淺黃綠色的水漬,就像被沸水燙傷一樣,很快就會變成黃褐色,并在莖周圍發育——同樣。疾病部門安排了腐爛、干燥和抑郁,并介紹了發病組。水漬的癥狀從占卜傳播到擴展。當葉子沒有枯萎時,小麥幼苗掉到地上,然后枯萎失水,然后干涸。
在發病初期,苗床上只有少量小麥幼苗發育,幾天后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延伸,導致片狀小麥幼苗猝滅。在病害基礎較高的地塊,小麥幼苗往往在出土前或剛從胚芽中提取時受到感染,并以水漬的形式腐爛,造成種子和芽腐爛。當濕度較高時,病苗體及相鄰表面會生長出白色棉狀細絲。
發病規律。
病原菌隨病害殘留在土壤中越冬。當條件適宜時,通過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小麥幼苗上,從莖基部侵入,潛伏期為1~2天。該菌喜34~36℃高溫,但在8~9℃低溫下也能生長。因此,當苗床溫度較低時,小麥幼苗生長緩慢,在濕度較高的情況下,易感期延長,易發生突發性病害,特別是在苗期持續陰雨氣候和光照不足的情況下,小麥幼苗生長弱,病害嚴重。
控制方法。
1、采用快速育苗或無土育苗方法,加強苗床管理,見苗并放出適量空氣,避免出現低溫高濕條件,陰雨天不灑水。
2、根據當地需要,可選擇抗突發性病害的品種,包括紫圓茄子、鱗莖紅、竹絲、南京紫丹、五葉茄子、七葉茄子等。
3、種子和土壤用53%甲霜浸泡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溶液處理半小時。服用催芽藥或直播,取篩選過的營養土50kg,加精制甲霜錳鋅水松顆粒20g,加2.5羅拉明10ml,拌勻后放入營養缽中。
4、苗床應為無病地塊,地勢高干,防風防曬,排水良好,土壤疏松肥沃。為避免病害陰影進入苗床,應施用腐朽的農家肥,并在栽培前將苗床充分翻耙。
提示: 內容來自網友投稿,內容真實僅供參考